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梁忠勇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看别人就是换种方式看自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176
  • 博客访问:3857965

专家文章

谁来拯救中国中小企业? 2011-08-02

标签:

  2011年的中国中小企业面临历史未有的多重压力。这让人为其难过和伤心,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缺钱”。珠三角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已上浮三至七成,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民间借贷成本更是飙升到月息7~9分左右,部分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00%,资金链断裂正成为压倒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中小企业并未如外界传言的那样出现“倒闭潮”,但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严峻也是不争的事实。有报道说,小企业仍然在顽强生存,积极经营。

  对比“31省区市上半年GDP22.7万亿元”,小企业的“垂死挣扎”更显得凄凉。从来只有增长的GDP、CPI、成品油,难道给不了中小企业一个生存空间?

  中小企业的“顽强生存”到底经历着怎样的涅槃,有谁会在乎吗?或许这只是小企业主的事。他们在抱怨:原材料成本上涨快,招不到人,贷不到款,还用不上电。很多小企业已经不敢接大单,怕给不了货,赔钱。

  中小企业事关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和社会稳定,更关系我国整体商业环境优劣,毕竟在这样一个大国,能够生存并赚钱的不能仅仅是央企或是垄断企业。

  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1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了60%的GDP,实现了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小企业税不少交,为什么贷款总是没有份?为什么不能按纳税额的一定比例借给钱?国家几万亿的钱主要投向“铁公基”,为什么不能拿一部分钱扶持中小企业,每个中小企业多用1个人就可以解决1000多万人的就业。

  如果大批中小企业的亏损是我国经济转型“必然付出的代价”,那么这样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让人纠结的一个事实是,融资难成为了压倒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相比无法左右的“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问题应该更容易解决。

  国家已经明确银行要扶持中小企业,但实际上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贷款,必须有厂房作抵押,一些租厂房进行生产的企业,基本贷不到款。

  对于银行而言,贷款给中小企业没什么好处,风险更大,不如贷给有保障的国企。银行只在意自己的“旱涝保收”,以保证“最赚钱银行”名副其实。银行到底是行政的还是市场的,没人能说的清,但他们知道什么是利益。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

  数据显示,融资需求中,50%小企业通过亲友借款和民间借贷融资,通过银行融资的仅占15%,22%的小企业从未获得过贷款。面对银行高不可攀的大门,很多小企业连进去的资格都没有,难怪江浙地下钱庄、高利贷盛行。一扇大门关上,上帝会为他开另一扇窗,总不能让中小企业活活饿死。

  中小企业还能“挣扎多久”?谁来拯救它们?银行僵化的融资政策何时才改变?一系列待解的问题叩问着我们。

  从目前来看,放宽银行融资政策是当务之急,需要改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同时,政府还应一如既往地减免中小民营企业税负,增强经营活力。如果忍心看着中小企业自生自灭,那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大悲哀。

推荐
看别人就是换种方式看自己...
类别:公司战略 |   浏览数(516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