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王荣利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中国公司法务研究***人

民间反腐败***律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023
  • 博客访问:2919263

专家文章

王荣利:《惩治腐败与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课件提纲 2012-07-01

标签: 案例   财务制度   资金管理  

《惩治腐败与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课件提纲

 

王荣利

 

一、惩治腐败犯罪情况

二、反腐败几个认识问题

三、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语录摘录

 

   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

                                                                                 -------邓小平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毛泽东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  文

 

 

一、惩治腐败犯罪情况(至20092月止)

 

1.腐败犯罪的地域分布统计与分析

•腐败大要案大致呈现从沿海到内地、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逐步递减趋势

•腐败大要案数量排名大致与GDP排名相近

•广东、海南、安徽、重庆、广西、贵州为大要案高发地区

•河北、江苏、山东、内蒙、天津相对为案发较少

 

2.腐败犯罪的时间阶段统计与分析

•解放前近30年,最典型案件为1937年黄克功案

•解放初,“杀了刘青山、张子善,管了三十年”

•八十年代初,王守信贪污案;八十年代末,江西省副省长倪献策徇私舞弊案

•九十年代,大要案频发,尚屈指可数

•新世纪以来,大要案连续不断,数不胜数

 

3.腐败犯罪的职务结构统计与分析

•据530例案例统计

•党政领导同志居首

•人大领导次之

•政协领导显著较少

•司法、执法领域严重

•国企领域显著

•以上腐败犯罪比例实际上也反映了各个国家机关的权重比例

 

4.腐败犯罪的年龄结构统计与分析

•统计260名案例,根据判决认定 的首次受贿年龄计算

•腐败犯罪实际上与年龄没有必然关系,所谓xx岁现象实质是伪命题

•腐败犯罪与性别、学历、出身等也没有关系

•腐败犯罪与掌握的权力相呼应,与掌权的年龄大致相当

 

5.腐败犯罪的发生领域统计与分析

•统计424例案例

•腐败犯罪的集中度很高,前10个领域占84.39%的比例

•土地、工程领域大案要案比较突出

•人事领域与潜规则有关

•资金管理领域与财务制度有关

•个人作风方面的犯罪与潜规则以及权力有关

 

6.腐败犯罪的惩处情况统计与分析

•统计466例案例

•我国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十分严厉

•同时腐败犯罪十分猖獗,大案要案屡禁不止

•反腐败不能仅仅依赖司法领域的惩处

 

7.腐败犯罪的罪名统计与分析

•统计490例案例

•受贿罪遥遥领先于其他罪名

•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典型腐败犯罪占75%以上

 

8.腐败犯罪的程度统计与分析

•据441例案例统计

•1999年前查处的46例,每案平均涉案约1328万余元

•2000年后查处的,395例,每案平均涉案约2444万余元

 

9.腐败犯罪的表现或主观动机统计与分析

•1.物欲横流,追逐钱物

•2.追逐权力,不择手段

•3.贪图情色,生活腐化

•4.藐视法律,心存侥幸

•5.骄纵妻儿,违法乱纪

•6.居功自傲,心理失衡

•7.嗜赌成性,不能自制

•8.糖衣炮弹,难拒诱惑

 

10.腐败犯罪的结局统计与分析

•1.命丧黄泉

•2.贪财财没

•3.弄权权失

•4.玩法法办

•5.痴情情伤

•6.帮亲亲痛

•7.尊严丧尽

•8.忏悔晚矣

 

 

二、反腐败几个认识问题 

 

1.反腐败是越反越多吗?

•从人民群众的直观感觉上看,却是有“越反越多”的现象。然而,这话有道理,但并不科学、准确。

•一方面,反腐败越抓越紧,给人以反腐败尤其是惩治腐败犯罪越来越严厉的感觉。另一方面,腐败尤其是腐败犯罪大案要案确实是在增加,给人们有腐败越来越多的感觉。但是,这两个方面是分别独立的,双方之间并没有逻辑关系。反过来可以这样说,如果不反腐败,那么腐败会更猖獗,会更多。

•反腐败“越反越多”的说法,容易给人造成两者之间有逻辑关系,是“反腐败”造成“腐败越多”的关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要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腐败越多,反腐败越多”的关系,腐败在先,反腐败在后。

•因此说,反腐败“越反越多”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也可以说是不对的。

 

2.反腐败是真反吗?

•有人怀疑反腐败,问这是真的吗?会不会是假的?我明确告诉他,是真的,不会是假的。

•其理由有三:

•一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十七大把反腐败同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说明影响重大,因此不会不重视,不会开玩笑。并且以十七大报告向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更关系到自身的形象和信誉,关系到自身的执政能力,所以也不会不重视。

•二是腐败往往损害一个地方人民百姓的利益,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这种不满上升到一定阶段,就会威胁到当地的社会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局面,更上一级绝不能容忍发生,所以一定会揪出元凶,给人民百姓一个交代。

•三是党和国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反腐败体制,配备了完整的人员、装备等,这些人的职责就是在反腐败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如果反腐败有假,那么这些人算什么?他们做什么?他们到底还能存在多久?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确信反腐败是真的,不会是假的。

 

3.腐败犯罪现象为何日趋尖锐、日渐突出呢?

•腐败现象为何日趋尖锐、日渐突出呢?这个问题同样尖锐。它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而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的。

•这有分配上、制度上、心理上、认识上、传统上、法律上、监督上、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官本位因素、可能性、示范效应、人们对腐败的某种宽容等多方面的原因。不是腐败分子所忏悔的“不学习、不懂法、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等那么简单。

 

4.反腐败可以一招见效吗?

•不可能。前面说过腐败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某一个方面的,所以要想根治腐败,也须多方面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希望反腐败一招见效的想法都是幼稚的,是不可能的。

•人们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腐败也这样。如果仅出一招的措施,那么下面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对策来应付,最终这一政策必然要失效。

 

5.反腐败的关键在何处?

•首先我们必须研究它,而不必忌讳它。如果我们能初步搞清楚腐败的根源所在,那么反腐败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最终实现药到病除的效果来。

•其次,在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初步的方案来。一年不行,可以搞3年;3年还不行,可以搞5年;5年不够,还可以搞10年。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研究拿出一套可行的、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心愿的方案来。

•最后,拿出方案后,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全面推广实施。需要改革的,加大改革力度,需要维持稳定的,可以暂时维持稳定,留待其他方面改革后再改革。

•实际上这就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而应在有计划、有步骤、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运行。

 

6.腐败形势这么严峻,说明我们对腐败惩治不力吗?能不能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以杀一儆百呢?

•从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反腐败靠杀几个人头已经起不到“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效果了。比如惩治了陈希同,还会出现陈良宇;杀掉了胡长清、成克杰,还会出现王怀忠、郑筱萸;过去受贿及巨额不明财产过千万就觉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而对李成龙、戚火贵执行了死刑,而今如姜人杰、许迈永过亿元才被判处死刑,贪污、受贿过3000万元的山东省东营市原副市长陈兴銮被改判为死缓,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受贿3300多万元被判死缓……

•腐败形势之所以这么严峻,并不是对腐败惩治不力造成的,惩治是后罚手段而不是根源。根源是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而我们某些政策、制度还停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上,就是改了,也还只不过达到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因此,光抓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然造成这样的后果。

 

7.这么说反腐败只能靠深化体制改革,尤其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了?

•对这个问题我也有新的看法。改革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来的。那时还在领导人的语录、讲话中寻找变革的依据,寻找不出来了,就提出改革。所以改革是特定时代的特定用语。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社会变化前所未有,我们不能发现了那里不适应就改革那里,这样改革将没完没了,没有尽期。所以我觉得提深化改革等等未必妥当。

•我们应建立起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自然把改革当做一种日常性的工作,使改革成为一种常态,从而使社会不断地适应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等的发展需要。比如西方一些国家,虽没有提改革,但每次换届竞选、新总统上任就必然意味着改革,其所推行的任何工作也都是改革。这样,任何人都不受一些陈规陋习的束缚。当然,什么该改,如何去改,又有相关的程序和步骤,只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去做就可以了。

 

8.现在许多人提出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您认为是这样吗?或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现在许多方面的改革改不下去了,受到各方面的阻挠和干扰,于是一些人提出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的问题,可以理解。但是实际上可能不现实。说到“顶层设计”,我们现在不是没有,胡锦涛同志提出“不折腾”,吴邦国同志提出“我们不搞三权分立、不搞多党制、不搞私有化……”这实际上就是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了。要他们抛弃这些原则搞所谓“顶层设计”,差不多是“与虎谋皮”,是不可能的。就是抛弃了这些原则,搞出所谓“顶层设计”,恐怕要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也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且搞出来究竟怎样,也很难设想,我们不需要去实验,去试错,我们试不起。

•其实,我们在现有制度下,许多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如选举制度、相互制约制度等,如果我们很好地落实了这些制度,我们的社会就进步了一大截。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慢慢就会达到目标。所以我不大赞成所谓“顶层设计”,要说“顶层设计”,这就是最好的顶层设计。

 

 

三、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1.理顺治国理念

•2.关于改革的具体方向

•3. 改革“顶层设计”设想

 

1.  理顺治国理念

 

国家领导人的治国理念

胡锦涛“不折腾”讲话

吴邦国“五不搞”讲话

温家宝答记者问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

w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治国方式。那时,司法与行政不分,成文法少而且不全面,而传统道德格外强大,当政者又格外推崇,甚至用“春秋”来决狱,所以它填补了我国古代法律不足的弊端,是可行的。它是人治时代的治国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w而今,传统道德在历届政治运动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基本支离破碎,而法治体系也已逐渐建立起来,法的基本理念正深入人心。

结论:“以德治国”的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以德治国图示

w以德治国也包含着法治的成分,但主要的是人治

 

依法治国

w西方社会近现代推崇的治国理念

w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治国理念

w法律是由人实施的,也有人治的成分

 

我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我国依法治国的现状

w法治的力量还太小

w法律与行政或者(政治)相冲突时,政治起决定作用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调整

w“依法治国”是宪法规定的治国方式,也是大势所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

“以德治国”不可行,但可以实行“以德治党”或“以德治政”。党政人员应该有较高的道德要求,带领全国人民提高道德水准。

 

 

法治与道德

法律与道德

w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法律就是最大的道德,道德就是微观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具有强制力的道德,道德是内在的、具有自我约束力的法律;法律主要规范的是宏观方面,道德主要规范的是微观方面;法律约束的是大是大非问题而非常严格,道德讲究的是细微小节而比较宽容;“治国”靠法律,“修身”靠道德……

w“治国”应该主要是宏观管理,所以“依法治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w但是“法治”不仅效率低下,费用高昂,而且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将国家的任何事务都由法律来规定,并由专门的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来执行。

w由于任何法律既是由人制定的,更是由人来执行的,而且由于法律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执行的人必定会有一定的活动的空间,因此执行法律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用其高尚的道德观念来弥补法律在微观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在此情形下,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则必须¡°修身¡±,应该有着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要求。这就要求必须“以德治政”(或者“以德治官”、“以德治党”) 

w许多人对“依法治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或者迷信。似乎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没法约束和管理了,或者对于任何行为,都要用法律的要求来衡量,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无所适从了。这实际上都并不完全正确

w“依法治国”是原则,“以德治政”是基础。“依法治国,以德治政”,二者相结合,可以使法律与道德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

 

 

法治与人治

•不能将“法治”和“人治”简单对立起来。世界上既没有绝对的“法治”,同样也没有绝对的“人治”。

•“法治”是宏观治国方略,“人治”则是微观配套措施; “法治”需要多数民主,“人治”需要少数精英;“法治”确立规则,“人治”提高效率;“法治”对法律提出更高要求,“人治”则对道德提出更高要求。

•法治不是宝,人治离不了

•但是人治的范围、权力和义务等,必须由法治来规范

 

 

分权与独裁

n必须科学对待“分权”、“民主”与“独裁”、“专制”的关系。现在,往往提起“分权”,有人敏感,提起“独裁”,有人反感。其实,在治国问题上,“分权”与“独裁”也并非绝对对立的关系。“分权”与“独裁”这两个词语,本身并无褒贬,不应用政治色彩掩盖了这两个词语本身的含义。

n国家太大,治国实在太复杂,所以在宏观方面应该实行“分权”。人们的思想各不相同,各人的想法五花八门,所以在微观决策方面应该实行“独裁”。一个国家,应该在大事上实行民主,但在小事上则应该实行专制,也即“首长负责制”。

n“分权”有益于民主,“独裁”则有益于集中。“分权”与“独裁”的合理配置,即可以理解为“民主集中制”。

n“分权”并不等于分裂,有时还有益于防止分裂;“独裁”也并不等于统一和团结,有时往往还会破坏统一和团结。这都有历史的证明。如萨达姆、卡扎菲……

n“分权”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独裁”;“独裁”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标签,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分权”。这正如当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一样,并非划分社会形态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既不要对“分权”敏感,也不必对“独裁”反感,应科学对待二者的关系。

n俄罗斯的普京与梅德韦杰夫

n“梅普二人转”毕竟是在法治的轨道上

n梅德韦杰夫组阁基本上可以算“独裁”,70后、80后入阁,获得认可

 

 

权力、权利与义务

n法律规定某事项归某国家机关负责实施,那么某国家机关就依法拥有了管理该事项的权力。同时法律赋予了有关机关相应地权利,有关公民就须承担相应地义务。

n国家各级机关的各有关部门都依法承担着管理某项国家事务的职责,在依法拥有相应的权力的同时,也有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妥善管理好该项国家事务的义务。

n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是其最高宗旨,那么这些要求各种当事人必须怎么怎么、如何如何的法规、制度、文件中,同时也必然地暗含了这样一条原则:即当各种当事人具备了法规、制度、文件所要求的条件时,国家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同时必须按法规、制度和文件的要求及时、方便地为当事人办理有关手续。

n故这些规定、制度、文件同时对制定或执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同时具有约束力。

n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忽视了这样一条原则。君不见现实中机关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吗?君不见想办一件事总要盖没完没了的章,跑没完没了的腿吗?一些官僚们往往要求当事人这样那样地东奔西跑,无视各种法规、制度、文件对其自身的约束力而把种种法规、制度、文件当作其手中的权力、关卡,你不送礼、请客,没有好处,就不给你办。或者在你跑来跑去办理时,要么找不到人,要么随意解释法规、制度,认为你手续不全啦、报告不合格式啦、程序不对啦等等,总而言之,轻易给你办不了。

n国家授予某些机关的管理职责,既是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在我们的国家机关中,目前大多只看到权力,而无视其应负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于是就会出现相互争权夺利而又推诿责任的现象。社会上出现各种混乱现象(如文化市场、社会治安、经济秩序、环境问题等等)也就不足为怪了。

 

 

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三道体系

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道德体系

•广泛、灵活

•没有程序规定

•自发的、自由的

•没有约束力

•随时进行的

•低成本

•非权威

 

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职务体系

•灵活性适中

•按内部规定

•内部处理结果

•权威性中

•成本适中

•效率适中

 

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法律体系

•严格依法进行

•程序性强

•权威性强

•成本高

•效率低

•适用少量大事、要事

 

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三道体系

•规范人们行为的三道体系同时发挥作用,层层过滤,才能将腐败犯罪遏制到最低限度

•一二道体系形同虚设,第三道体系面临着太大的压力,腐败犯罪难以遏制

 

 

根本制度与宏观、中观、微观制度

•国家的根本制度,应是指国家的宏观制度。

•国家除了宏观制度之外,还有中观制度、微观制度。中观制度、微观制度的改变,并不影响国家的根本制度。

•中观制度适时进行调整、微观制度与时俱进,国家的根本制度才有保障。

•根本制度、中观制度、微观制度互相配套、互相适应,才是和谐的制度

•根本制度再好,中观制度、微观制度不协调,好的制度也发挥不了作用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人的反腐措施

毛泽东的反腐措施

¡注重“思想改造”。实际上就是幻想“以德治国”。

¡没有法治观念,采取群众运动方式。

¡发动群众,虽然破坏了生产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的发生

 

邓小平的反腐措施

¡总结毛泽东的经验,认识到法制问题。

¡邓小平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20多年前刘其老师反复引用)

¡提出两手抓:“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同时结合“整党、社教”等防线,恢复纪委机构

 

江泽民的反腐措施

¡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犯罪的高涨,主要依靠法制反腐败。

¡江泽民后期提出:“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工作的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

 

现任领导的反腐措施

¡腐败愈演愈烈,纪委惩治腐败的力度加大

¡司法机关惩处腐败犯罪不堪重负

¡源头防腐无进展,源头在哪里???

 

下任领导的反腐措施

¡???

¡…………

¡…………

 

 

如何平衡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

平衡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

n小时候受教育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是掌握国家、集体、个人之见的分配比例

n长大以后才发觉这是个动态过程,很难掌握

n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不仅仅是平面的而且还是立体的,内部又包含着金字塔式的不等量关系

n而且国家、集体、个人又不断发生着变化

n面对何种情况,国家应宏观管理,微观放手,管好两头,中间放手

n这样自然社会稳定

n现实中我们服务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而无视金字塔底层的大多数

n这就造成底层大量犯罪,中层人心惶惶,顶层外逃,社会极不稳定

 

不平衡分配造成的危机

n人人自危

n无论金钱多少、职务高低,任何人都处于 一种不进则退的紧张、急躁、浮躁等之中

n没有满足感,充满危机

n缺乏道德感,缺乏成就感……

 

 

按劳分配与能者多劳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应当是指按照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劳动者所应分配的劳动产品的多少。

•按劳分配首先并不等于按劳动力分配。

•按劳分配也不是按劳动时间分配,劳动同其他产品一样,既有数量也有质量。

•一个司机的劳动与一个市长的劳动不仅仅是工作性质不同,其二者劳动的质量,劳动的影响也绝不能同日而语。一个卖烧饼的劳动与一位教授的劳动,也不仅仅是工作性质不同,也不仅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者在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社会效益上却有炯然的分别。

•事实证明我们并未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能者多劳

•有句古语叫“能者多劳”。

•我们在强调能者多劳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在机关里,在企业里,往往是大家一样的待遇,一样的工资,一样的奖金,一样的福利,那些勤勤垦垦、埋头做事的人总有做不完的事,而另一些不做事、没事做的人总没事做,一些不做事的人盯着做事的人,议论做事的人,品评做事的人做的事,使做事的人只能少做事;一些没事做的人滋事闹事,让做事的人做不成事、做不好事,要做更多的事。最终大家都做不成事。

•一些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纷纷落马,走上经济犯罪的道路,很值得我们予以认真研究和思考。

•“别让雷锋吃亏”——华为成功的启示

 

人才的加减乘除效应 

•加法: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人才,协作程度要求较低,每增加一人,可增加一份力量。力量增加的效应为加法。例如搬砖,一个人一天搬砖一万块,两个人则能搬砖两万块,三个人、四个人依次递增。

•减法:同样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人才,各人又各有心思,甚至无事生非,有的人增加反而会减少力量。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乘法:某些高素质的人才,使各自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各自的特长和作用,那么力量会呈现乘法效应。例如一百个搬砖工人,如果得到高度组织和管理,其工作效率则可能成倍增加。

•除法:有些人如果使用不当,比如由低素质的人员领导和指挥高素质的人才,或者把知识分子当苦力,那么则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才浪费,人才的力量则会呈现减法甚至除法效应。试想,如果让诸葛亮打前锋,恐怕早就被剁成了肉酱;如若让马谡坐在诸葛亮的位置上当丞相,那么他失去的将不仅仅是街亭,恐怕三国鼎立早都变成两国对峙了。同样,如果让博士、教授去卖烧饼,并不一定比那些文盲做的好吃。又如过去的“五·七干校” 和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等,如外行领导内行瞎折腾等,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几何式: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相互协作工作,则可能发生思想与思想、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迸发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产生巨大的、空前的力量,人才的力量呈现乘法效应,呈几何式增加。例如,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如原子弹的制造,卫星上天……

 

不劳动者不得食?

•不劳动者真的不得食让其饿死吗?

•不劳动者真的就是不想劳动、好吃懒做吗?

•我们究竟该怎样对待不劳动者?

 

过去的劳动

(没有实现工业化,劳动场面人山人海)

 

现代的劳动

(现代吊车、铲车、装载车、翻斗车、运输车取代了大量人力,求职市场、劳务市场充满人山人海的剩余劳动力)

 

求职大军、劳务大军

 

源头是否在这里?

•分配方式?

•分配方式造成人们生存的忧虑、被淘汰的忧虑……

•老百姓创造的钱究竟该怎么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短缺时代提出的。当时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GDP已经据世界第二位。

 

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心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腐败高发、贫富差距拉大、犯罪率高升等严重问题。

•当前的社会基本矛盾是否可以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自由、平等要求与落后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那么在这种形势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否应转移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心”?

•或者至少如“三个至上”一般实行“两个中心”?

 

值得研究的问题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是基于社会中各个经济单位相互平等才能实现的。而社会中各个经济单位的活动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活动。如果一个社会或国家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人与人之间缺乏平等,那么这个社会或国家的各个经济单位也就必然地无法实现相互平等而正常的交往,从而各经济单位也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地遵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公有制与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形式,但我们既不可能将所有的公有制生产资料等份划分分配给每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供其具体占有和支配,也不可能让每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都直接具体地占有和支配所有的公有制生产资料。由此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与政治上的绝不竞争的矛盾:实行市场经济,我们鼓励充分竞争,结果是市场高度繁荣,人民群众生活大为改观。但是在政治领域,我们只是强调“紧密团结”、“坚决服从”,扼杀了竞争,积弊日甚。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执政党与夺取政权时期的在野党的区别

夺取政权时期的在野党

n毫无地位,并被围剿、追杀,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欲置之于死地……

n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队伍和力量。

n掌管财产极少,没有腐败的基础和条件。

n毛泽东就黄克功事件说:“这叫否定之否定。黄克功一粒子弹否定了刘茜,违反了政策,破坏了群众影响;我们的一粒子弹又否定了黄克功,坚持了政策,挽回了群众影响,而且使得群众更拥护我们了。”

n军事化体制,人才的选拔以战斗胜利为标准。

n未来的宏伟蓝图,给人们以希望

 

新中国的执政党党

n唯一领导地位

n建设新社会与破坏旧社会目标不同

n掌管大量公有制的国有资产

n公权力吸引着钱、权、色

n入党没有了杀头的风险,任何人都想加入

n未来的宏伟蓝图已无吸引力,现实的境况大家看得到

执政党与地下党时的区别

n怎样保证党的纯洁性?怎样辨出别投机分子?

n福建一县委书记林龙飞(“三光书记”)说:“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对这种人怎样及时清除出党?

 

 

军事化体制与行政化体制

军事化体制

•这种军事化体制保证了军事上胜利。

•第一代领导人对此体制深入人心。

•建国后国家体制也就按此设定

 

行政体制

•把军事化体制完全套入行政体制

•无视地区差别、贫富差别、历史差别

 

行政化官僚体制

•最终形成完整的行政化官僚体制

•并按照这种行政化官僚体制确定工资收入、享受待遇、特供等

•人人事实上不平等

•这种行政化体制甚至侵入学校、学术、科研、医疗、司法甚至航天等各种领域……

 

 

现行体制的主要弊端

人大常委不常

•各级人大常委会不常开会

•有许多常委是兼职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人大”,那么按照“国不可一日无君”之说,人大常委应处于常态

•人大常委会更不应是“养老院”,而应是党政首脑的培养地,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大熔炉

•相对党政机构来说,人大像只骡子

 

书记(市长)太忙

•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集中于党委,党委又集中于书记,书记过于忙碌

•党的机构身体臃肿,十分庞大,像只大象

 

(书记)市长太忙

•行政事务集中于一把手,一把手忙不过来

•机构臃肿、庞大,像只负重的骆

 

政协委员不良

•政协委员选拔程序不明确,如何发挥作用不明确

•结果“涉黑”、“经济犯罪”太多

•相比党政机构来说,政协像只毛驴轻松

 

司法不够坚强

•不够独立

•行政化日益严重

•法治的作用难以发挥

•相对来说,司法机构像两只小狗一样,保驾护航

•前苏式司法体制与西方体制冲突

 

媒体只会帮腔

•媒体只说好不说坏

•对上只能大唱赞歌

•批评对准百姓

•像只宠物犬一样让咬谁就咬谁

 

百姓难诉衷肠

•百姓内心话无处表达,不说脏话就没话可说

•寄希望于“清官”

•上访大军不断

•截访成为维稳手段

 

 

2.改革的具体方向设想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w党的领导体制,是在建党之后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在夺权斗争中 是合适的,但未必适合执政后建设时期。

w腐败犯罪在党员中尤其领导干部中发生说明了这种领导体制是有问题的。

w李鼎铭先生曾提出“精兵简政”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这里我也提出“精党减员”的口号,请予考虑。

 

党的组织机构设想

w党的领导:书记、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

w1.政策研究部门:研究过情民意,制定政策

w2.法律事务部门:提出法律草案,研究法律实施

w3.组织部门:培养、考察干部,推荐参选人员

w4.宣传部门:负责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支持

w5.纪律检查部门:执行党的纪律,处分违纪党员

w6.党员登记部门:负责入党、退党、党员登记等

w7.统战和外联部门:负责与其他党派、组织等对接

w8.计划与财务部门:统筹经费并安排使用

党的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自然就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地位平等,重大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九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制度不变

•中观制度应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方式应完善

•微观制度应与时俱进

•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值得商榷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权力机关。上级机关不是下级机关的权力机关

 

 

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w作为国家机构写入宪法

w明确地位:作为国家法定的议政机构

w完善选拔制度,选拔各界精英

w制定切实可行的议政规则

w钓鱼岛、黄岩岛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w别让“魏征”失去尊严——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继续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多次改革并无大的改观,大部制还不够大

•国务院的最新构设置包括:1个办公厅、27个部委、1个直属特设机构、16个直属机构、4个办事机构、16个直属事业单位。虽然部委只有27个,但是总体上仍包括了65个单位。

•纵观历史,我国古代时期实行的也不过是“三省六部”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政务。

•横观世界各国和地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政府组成部门一般都只有十几个部门而已,最多不超过二十个。

•反腐败,最主要针对的还是“钱权交易”的情形。其实,还有一种比“钱权交易”更为有害的腐败,那就是“权权交易”。“权权交易”的结果,必然是“官官相护”。

 

废除行政官僚体制

•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公务员区分为政务类和业务类

•政务类和业务类公务员区别对待

•将所有福利、待遇统一货币化

•废除官员的终身制和只升不降造成的攀比

 

国务院机构设置

•国务院机构设置拟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法律委员会

•下辖:     1、公安部

•           2、司法部

•           3、民族事务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下辖:     1、国家资源部(改国土资源部为之)

•           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部(新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管理委员会

•下辖:     1、国家发展计划部

•           2、国家经济贸易部

•           3、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教育事业委员会

•下辖       1、教育部

•           2、文化部

•           3、科学技术部

•           4、国防科学技术工业部

•           5、卫生部  

•           6、计划生育部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事业委员会

•下辖:     1、民政部

•           2、人事部

•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4、建设部

•           5、交通部

•           6、信息产业部  

•           7、铁道部

•           8、水利部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财政部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工作部(新设)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十二、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总理直接管理的机构减至十二个负责,减轻了政府首脑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加大司法制度改革力度

加大司法制度改革力度

•设立法务院(或法治院),统一司法管理。

•法务院设法务总理,与政务院总理相当古代左右丞相一样

•法务院统一管理司法,包括检察院、法院、律师、监狱等,新设宪法法院、廉政公署等

•在法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完善检察、法院、审计、律师、监狱的改革,相互协调、配套

 

加大司法制度改革力度

•法务院每年向两会做法治工作报告,政府做政府工作报告

•地方上设立法治府,统一协调司法工作

•取消政法委

•法官真正独立办案

•别让海瑞为衣食担忧——历史的启示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n国家经济管理体制

n投资管理体制

n金融管理体制

n工商管理体制

n劳动管理体制

n税收管理体制

n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n国有企业管理体制

n…………

 

 

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n依法治国主要解决宏观矛盾

n微观问题主要靠道德风尚主动化解

n随着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人们更需要精神文明

n在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之后,应向新的“四化”建设迈进:道德观念现代化;理想信念现代化;法律制度现代化;政治文明现代化。

 

 

3. 改革的“顶层设计”

 

打兵乓球与踢足球

 

五匹骏马共同拉一套车

•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政务院、法治院形成五匹骏马,齐心协力共拉中国一辆马车,奋勇渐进

 

改革的“顶层程序设计”

 

体制构想

 

 

 

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

 

2012年6月20日

推荐
中国公司法务研究***人 民间反腐败***律师
类别:总裁智慧 |   浏览数(323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