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高建华
领域: 企业战略 
地点: 北京 朝阳
签名: 中国***具实力的营销战略专家和企业管理专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686
  • 博客访问:2218515

专家文章

“定位”与我们的实践 2008-02-20

标签:

    作为企业家或经理人,我们关心的重点不应该是学术问题,而应该是实用价值问题。我们应当学会在完全吸收与完全否定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读书的目的

  在进入正题之前,需要先明确一个观念,这样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在我看来,一个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除了实战以外,还需要了解各种新理论、新思想,特别是那些在发达国家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理论,尽管今天中国的国情不一样,但是大趋势没有错,我们需要有一种前瞻性。而作为企业家或经理人,我们关心的重点又不应当是学术问题,而应当是实用价值问题。因为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其独到的视角和局限性,没有必要求全责备,我们关注的不应当是什么不对,而应当是什么可以为我所用。我认为如果一本书能给我们一个启发,让我们记住一个观念或一句话,足矣。这是我对任何一本好书的期望。作为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一是应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学习(理解掌握)、去借鉴(为我所用)、去创新(根据国情),而不是去质疑或挑战,因为变量太多,前提不一样,所以很难找到共同点,就像两条道上跑的车一样。如最近某国外调查机构得出结论,认为北京的生活成本全球排名第五,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说北京的生活水平真的是全球第五吗?其实不然,因为有很多前提条件;二是不要盲目相信(或崇拜)某种理论,即使是大师也一样,很多理论都是基于美国市场研究出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喜欢相信权威,当然也期望大师总是绝对正确,其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就像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一样。我们不要看到一个理论受欢迎,就盲目追随,完全照搬,好像不这样就落伍了。当初网络热时,很多企业家提出“不触网就死亡”的口号,网络泡沫过后,也许他们会冷静地反思。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即理性思维,而不是随大流,这样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状况有选择地吸收,去判断是非, 企业家和经理人千万不要像某些学者那样因为某种动机走向偏激,我们应当学会在完全吸收与完全否定之间找到平衡点。

    二、关于定位

  其实,定位只是营销战略设计中的一个环节,既不能夸大其作用(把它当成营销最重要的一环),也不能否定其价值(用少数相反的成功案例去驳斥它)。这里有一个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营销工作需要针对普遍性(比如大多数目标客户的需求)去展开工作,对于那些特例(比如少于10%的,不符合常规或某种理论的情况)我们不能过多纠缠,不要因为少数情况而否定多数情况。对每个企业来说,因为资料和信息有限,我们对很多案例本质的东西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基本原则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可以说,大家所熟悉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营销战》、《定位》,它们之间并不矛盾或冲突。我们可以顺次分解:

    1.定位与战略

   一个企业首先要根据市场状况、竞争格局和本企业的资源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这里涉及到几个概念:一是要明确本企业参与哪一类市场的竞争,是选择主流市场还是次主流市场,或非主流市场,因为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状况,市场选定了,竞争的策略也就明确了。主流市场就是进攻战和防守战,次主流市场就是迂回包抄战,非主流市场才是游击战。在主流市场上打游击战,永远没有赢的可能;同样在次主流或非主流市场上打进攻战也没有意义。二是如何建立竞争优势。竞争战略明确了,营造竞争优势的突破口就找到了:主流市场就是成本领先,靠规模降低总成本,特别是采购成本和宣传成本,这是规模大的企业应当选择的道路,同时别忘了告诉消费大众我的产品为什么物美价廉,这里也涉及定位问题。次主流市场就是差异化,即“优、特、专”的道路,竞争的焦点是对部分高层次消费者的深层次理解和创新的能力。我曾经讲过,创新的源泉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不满,二是潜在消费者没有加入消费的顾虑。找到了创新的源泉,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是中等规模企业或后来者居上的最佳选择。非主流市场就是锁定目标,做一般人不做的最高档次、最特殊用途、最专业化的产品,一定要在某个方面有过人之处,当然价格也必须最高。这时候同样存在一个定位问题,如果高档产品卖中档价格,就是扭曲的,当然这种产品给消费者的整体体验和感觉非常重要,因为消费者都是富人或有极特殊需求的人。

    2.定位与战术

  目标市场选定了,接下来就可以选择目标客户群,然后告诉这些目标客户,某某品牌等于什么,目标客户非买不可的理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战术层面上的定位。这些“客户非买不可的理由”我们称之为产品的价值信息,一个优秀的广告正是根据价值信息去设计广告词(诉求点)的。这个时候定位的概念就具体化了,即本企业在哪些方面是全世界第一(只要下工夫一定能找到)、或者独一无二的地方?我们擅长什么?我们有什么独门绝技?我们与其他品牌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如果一个广告词换一个公司也可以用,就很难成为一个好广告。中国市场之所以出了那么多例外(意外),跟中国国情有关,如果中国市场像发达国家一样,没有太多空白点,如果大多数企业的诚信水平相当(有法制体系来保障),如果消费者知道如何选择(市场透明度和消费者成熟度比较高),那么所剩下的就只有定位之差了,但是这一切都还不是事实,还需要等若干年的时间。 

    3.定位与国情 

  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中国国情问题,因为这是引起争论的起源和焦点。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与发达国家的市场不处于同一个阶段,我用机会的四段论来解释,就像找金子一样,第一阶段:闭着眼睛就能找到金子,只要有胆量,敢冒险就行;第二阶段:睁着眼睛才能找到,而且要费一番心思,花点时间,但是金子还在表面,只要勤奋努力,或早走一步即可;第三阶段:睁着眼睛也很难找,有时候要去除表面的障碍才能看到金子,这时候就需要头脑,需要分析,那些没有头脑的人自然会被淘汰;第四阶段:就像勘探石油一样,机会在地下几百米、几千米,没有科学的仪器和方法是不可能找到的,这时候“定位”的价值就非常高,因为这时候竞争的焦点是企业战略、盈利模式和科学的管理。可以说,在前两个阶段,有没有战略或定位并不重要,但是在第三个阶段战略定位将决定哪些企业能活下来,而第四个阶段定位则决定谁能够成为垄断竞争者当中的一员,实现可持续发展。

  概括地说,当前中国市场有这样几个特点:市场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成熟,市场空白点很多,市场上普遍存在诚信危机。因此,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知识或信息去选择产品。如果一个企业在大众媒体上(比如中央电视台)搞地毯式的广告轰炸,按照发达国家的理论,这是胡闹、是小儿科、是违背常规的,但是在中国它的确有效(尽管是短期的效果,而且大多数标王都已倒下),很多企业依然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至少给消费者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这个企业有钱、有规模,敢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一定差不了,所以信誉问题就小,再加上没有其他渠道得到更多信息去验证、核实,所以很多看似违背原则的现象就出现了,特别是那些效果在短时间看不出来、或者效果无法量化的产品,像保健品、化妆品等。我们对此不必惊讶,因为存在就有道理。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市场,在大多数产品领域,其主流消费群体都是温饱型客户,而不是小康型客户(哪怕很多人收入达到了小康,心态却依然停留在温饱阶段),他们判断产品优劣的标准和依据是非常感性的,与发达国家小康阶层理性消费的特征完全不一样。■

 

类别:渠道管理 |   浏览数(3594)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